試驗塔地基加固項目
時間:2017-05-22 作者: 點擊量:2565
一、編制說明
1、編制依據
(1)、基礎平面圖等結構圖紙;
(2)、現場踏勘;
(3)、相關規范規程
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》 GB 50007-2011
《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》 JGJ 79-2012
《地基處理手冊》(第三版)
其他相關規范、規程等。
2、工程概況
(1)、一般概況
本工程為梅思安試驗塔地基礎加固工程項目,本工程為整體基礎加固形式。
根據本工程地質結構形式,擬對基礎作以下處理:采用自地面向上進行花管式壓密注漿加固,加固范圍為地面以下7m注漿。
(2)、地質條件
詳見本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內容。
二、加固設計方案
1、設計概況
利用注漿加固適用于建筑地基的加固處理條件,本次地基加固擬選用注漿加固改良工藝。
根據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》GB50007-2011,第5.2條承載力計算
當基礎寬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.5m時,從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、經驗值等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,尚應按下式修正:
fa=fak+ηbγ(b-3)+ηdγm(d-0.5)
式中:
fa--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;
fak--地基承載力特征值,依據地質勘察報告,得①層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50Kpa;
ηb、ηd--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,按基底下土的類別查表5.2.4取值;
γ--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b--基礎底面寬度(m),當基寬小于3m按3m取值,大于6m按6m取值;
γm--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d--基礎埋置深度(m),一般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。
本次地基加固范圍,根據上述公式,解得:天然地基的承載力:fa=50+0+1×18(0.7-0.5)=53.6Kpa
地基加固改良處理后,根據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》GB50007-2011,第5.2條承載力計算
同上天然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,
fa=fak+ηbγ(b-3)+ηdγm(d-0.5)
fak--地基承載力特征值,依據在素填土中注漿的經驗取90KPa~130KPa,施工完成后應進行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進行核對;
ηb、ηd--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,按基底下土的類別查表5.2.4取值;
γ--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本次計算壓密注漿加固后γ取19.8 KN/m3
b--基礎底面寬度(m),當基寬小于3m按3m取值,大于6m按6m取值;本次計算取6m。
γm--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,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;
d--基礎埋置深度(m),一般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。
解得:加固后地基的承載力:fa =90+0+1×18(0.7-0.5)=93.6Kpa
針對事故情況及基土性質,決定采用注漿法加固。實踐經驗表明,只注入水泥漿一種漿液的單液法。
1.注漿材料及注漿壓力
經研究比較,注漿材料水泥為主劑,采用42.5級水泥,水灰比為0.8。
2.加固深度及半徑
注漿加固深度為地面以下7m,對地面以下土體全部加固。平均每孔注漿0.25m3,加固半徑0.4m以上。注漿孔位亦采用壓密注漿梅花布置孔位注漿。
施工時控制好注漿壓力、漿量,以便形成有效的加固體半徑,將加固體連成一片,提高加固土承載力。
土層加固改良后,往往注漿孔處形成一個砼小柱,漿液呈脈狀充填于四周土層裂隙中,組成加固體半徑一般為0.7~1.1m。施工時控制好注漿壓力、漿量,增加加固體半徑,注漿孔按間距0.8-1M梅花形布孔,同時需避開墻、樁等障礙物。
2、注漿方法
本工程注漿加固施工工序如下:
定孔位→鑿孔→插管→注漿→提管→復插管→復注漿→拔管→封孔。
(1)打孔及插管:用工程鉆機成孔,孔徑6-8cm,鉆到設計標高后插入注漿管,注漿管采用下部鉆眼的花管;
(2)制備漿液:漿液嚴格按配比要求制備,依次定量加入添加劑,充分攪拌均勻后,水泥漿液應過濾兩次后方可使用;
(3)注漿:保證注漿壓力穩定及注漿泵正常運轉,不得中途停注。如固故停泵,需重新插管補漿,原則上應定量注漿;
(4)提管:提管注漿中要均勻提升注漿管,逐段提升逐段注漿直至地表,可形成糖葫蘆狀結石體;
(5)二次注漿:當吃漿量過大或對于重點加固區段,可采取二次注漿。即待第一次注漿初凝后,在此孔中重新插管注漿;
(6)冒漿處理:注漿時發現管壁間冒漿或鄰孔竄漿時,要停注片刻,待漿液凝固后再注;
(7)停止注漿標準: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停止注漿。
①、漿液從孔口或其他地方冒出;
②、注漿壓力超過規定值;
③、注漿量超過規定值。
(8)注漿順序:先外圍止水帷幕后內部平臺加固。每段施工應本著由疏到密、對稱均勻的施工順序,嚴禁分塊集中連續注漿;
注漿時擬采用“注一跳二”方式進行。
3、施工參數
(1)漿液配比:水:水泥= 0.8:1
(2)一次注漿壓力:0.2~0.4MPa
(3)水泥用量:不小于0.12T/m3
三、施工質量管理措施
1、質量標準
孔位的允許偏差根據規范保證達到優良:
孔位偏差不得超過50mm;
認真做好施工記錄,深度記錄誤差不得大于50mm。
其他未盡事項詳見相關規范規程。
2、針對本工程的質量保證措施
使用的水泥要求出廠質保單,并有檢測報告,過期的、受潮結塊的水泥不能使用,水玻璃要有出廠合格證,并報甲方。
開工時由相關單位代表(建設單位、監理、設計及施工方等)共同監督試注3個孔位,確定注漿參數。
施工嚴格執行《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》,認真做好施工記錄,每天填寫記錄,報甲方審查認可。
注漿結束7天內選點進行進行自檢,檢驗土體加固后的強度和承載力估算值。
施工過程若出現質量問題,均應立即報告建設單位現場代表,對質量采用的補救措施,必須征得建設單位,設計人員同意后才能實施。
施工階段需控制附近堆載,以免出現不均勻沉降等現象,影響加固效果。